编者按
5月下旬,河南南阳唐河“暴雨后上百台收割机无法下高速”引发全网关注,在微博、微信和短视频平台上,有大量视频在流传。此外,粮食生产受灾、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也暴露了出来……麦收路上,似乎难题重重。
引发关注的情况是真实的吗?农机为何难以抵达麦收现场?如何在第一时间补救,保证小麦颗粒归仓?农民日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奔赴河南多地展开调研,努力找到症结所在,提供好的建议,及时回应社会关切。
今天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“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”栏目,邀请到农民日报社总监、河南记者站站长张培奇,和我们回顾这次引导热点的全过程。
中原熟,天下足。被誉为“中原粮仓”的河南省,每年的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/4强,河南小麦的收获,事关全国人民的饭碗。5月下旬,南阳唐河“收割机无法下高速”的话题冲上热搜,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民以食为天。人们关注“收割机无法下高速”,不仅仅是对这一事件的关心,背后更是对河南小麦能否顺利收获的担忧。
对此,从5月26日起,农民日报社河南记者站记者奔赴南阳、信阳、驻马店、周口等地,到田间地头、高速路口、仓房农场,调研采访农机通行以及麦收情况。农民日报社总监、河南记者站站长张培奇在周口商水县采访种粮大户小麦收获情况。
收割机能否正常下高速?豫南地区的小麦到底怎么样了?带着这些问题,农民日报河南记者站一行数人先后奔赴西平、唐河、潢川、桐柏、正阳、汝南等地一探究竟。收麦如救火,收割机能否顺利下高速事关今夏小麦能否顺利颗粒归仓。5月26日起,我们一行驾车来到豫南,逢高速口便下,在各个高速口查看收割机通行情况。在京港澳高速西平县、汝南县等地高速口,我们看到因为当地小麦尚未进入收获高峰,高速口只是不时有装有大型收割机的卡车通过。在淮内高速正阳站出口,我们遇到从湖北荆门跨区来河南作业的农机手,经采访得知,今年大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需要办理“跨区作业证”和“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”,但是很多机手并不清楚如何办理,且存在着收割机只能“点对点”上下、重复办理“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”等问题。同行的几名记者用镜头记录下各个高速口收割机顺利通行的场景,并及时在农民日报新媒体上发布。同时,详细记录下农机手反映的相关问题,为相关部门采取解决办法提供资料。5月30日,我们一行人奔赴到唐河县,采访唐河县农业农村局、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,了解“收割机无法下高速”事件的始末以及当地麦收进展情况。采访得知,由于部分运输农机的车辆未办理大件运输手续,在高速收费站遇到了通行问题,现在问题已基本解决。目前唐河农机车辆已不需要办理大件运输手续,也不再对农机车辆超限情况进行收费。对此,我们将报道及时在中国农网和“三农号”客户端,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上刊出,以回应大众的关切。
南阳唐河县城郊乡党坡村村民到有烘干设备的家庭农场售卖发霉、发芽的小麦。受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影响,小麦倒伏、发霉、萌动甚至发芽,在南阳、驻马店、商丘、周口等地是较普遍现象。5月31日,报社安排记者王澎、王子涵来到河南加入农民日报河南记者站一行,成立“三夏”(夏收、夏种、夏管)报道组。壮大力量的报道组一行日夜兼程,实地见证了多地抢收小麦的情景。先后撰写了《河南:龙口夺粮抢收忙》《河南省汝南县:5800台农机趁晴抢,确保123.5万亩小麦归仓》《“快”字当头,看河南西平趁晴抢收保归仓》等一系列报道,以文字、视频、图片等形式,多角度展示河南为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、最高的效率保住劳动成果而付出的汗水与努力。
及时回应大众关切、提振民众对今年粮食丰收的信心,是农民日报河南报道组的本职工作。与此同时,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问题,更深层次上影响着夏粮的收获。在前期采访中,农机手所反映的收割机只能“点对点”上下、重复办理“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”等问题最为棘手;而后面采访中,记者发现麦收还存在着新麦下来价格偏低、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。粮食生产受灾、农民遭受损失、农机转场不畅、晾晒场地不足……发现问题不难,难在如何解决问题。作为记者,除了如实地报道自己所见外,还能做些什么去帮助解决农民、农机手等遇到的困难呢?
5月30日,采访途中,我接到河南省有关领导电话,询问采访中发现的情况。报道组把看到的情况及问题详细地向其反映,并提出紧急启动农业保险理赔;全方位发挥烘干设备作用,同时放开文化广场、学校操场、房前屋后、平整房顶、政府机关等各类场所积极开展晾晒;做好道路保畅,落实跨区机收免费通行政策;尽快出台小麦保护收购价等建议。当天中午,河南省出台文件,紧急下拨2亿元烘干专项资金以及做好2023年小麦保险理赔等政策。同时,河南省出台了10项举措保障夏粮抢收,其中就包括保障农机通行畅通,设备烘干和晾晒两手抓。从此开始,大众对“收割机无法下高速”的关注开始降温,并将注意力转向夏粮抢收。
在此期间,报道组一方面讲好河南抢收的种种努力,一方面将前期调研情况撰写成稿——《中原粮仓陷“收获之困”——2023年河南多地小麦收获情况调研》,以《信息专报》的形式向有关领导汇报,并获得领导的肯定性批示。6月11日,河南麦收基本结束,但河南农业生产仍在路上。抢时种足种好秋作物,努力扩大秋作物播种面积;依靠科技提高单产、增加秋粮总产,努力实现“以秋补夏”,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,是下一步河南农业发展的方向。讲好粮食生产的故事,回应民众关于端牢中国饭碗的关切,农民日报记者一直在路上。
媒体朋友们,欢迎长按二维码,加入“记者之家”媒体交流群。
本群致力于增进中国记协新媒体专委会和媒体朋友们的沟通交流。